“重庆市各地举行丰富多彩的端午庆祝活动”
6月24日,我市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的端午节。 社区居民包粽子的活动讲述邻里之情,向抗疫英雄表达感谢之情,通过文化交流与外国朋友架起友谊之桥……节日来临之际,各种深厚的友谊蔓延,让我们的端午节更加升温。
特别是活动感谢抗疫英雄
在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这一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许多抗击疫情的英雄主义无所畏惧地跑到了最前线。 6月24日,各地市民以端午节为契机,通过各种形式的特殊活动对抗击疫情英雄表示感谢。
在渝北区龙山大街,冉家堤社区联合渝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机关党委展开了“我们的节日端午”疫情防控故事分享会。 市妇幼保健院的疫情防控医生和龙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来到现场,向居民们讲述了疫情防控故事。
“我和伙伴们用口罩擦脸颊,用汗水浸湿衣服,为了节约防护服,甚至不喝水……”姜莉莉是湖北方舱医院的应援下巴老师,在她结束之前,居民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大渡口区、八桥镇双林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纷纷来到家里,给疫情防控线的医务人员、民警、社区工作人员们送粽子。
6月24日,在綦江区胡桃湾社区,居民、老党员和老年协会成员举行了包粽子比赛,庆祝端午节。 比赛结束后,社区工作人员把煮粽子送到社区失独家庭、退役士兵和老党员家里,大家都很高兴。 通讯员周媛摄影/视觉重庆
6月24日,在巴南区丰富的古镇,外国朋友正在体验书法。 记者谢智强摄影/视觉重庆
“你们不顾感染的风险,奋斗在前线。 我们在后方帮不上忙。 只能用自己包的蛋黄粽子道谢。 ’志愿者周阿姨把粽子等慰问品送到了重庆中医院的郎严君家。 我明白了,严君1月26日声援武汉,3月23日返回渝,在居民心中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外国朋友没有学问
6月24日,由市委推进部、市政府信息办公室、市文化旅游委员会和巴南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的“年老外@崇庆·体验无形文化遗产·端午活动”在巴南区开幕。
在富裕的古镇十全堂,来自英国、匈牙利、意大利、丹麦、日本等国家的外国朋友津津有味地学习着粽子。 活动会场还举行了外国人@chongqing·体验非遗赠师仪式。 仪式开始后,乱针刺刺绣、接龙吹打、木洞山歌等非遗传承人集体上台,接受俄罗斯、赤道几内亚、卢旺达、贝宁等多个国家“非遗”见习代表提出的“拜师帖”,正式喝“拜师茶”,
据悉,年的“外国人@chongqing·体验非遗留外国人游乡村”活动将结合中国以前流传的节目,通过“六个之一”体验活动讲述中国故事,宣传重庆形象,促进文化交流。
粽子的香味帮助我
粽子香继续帮忙,6月24日,以“同庆端午·决战脱贫”为主题的年重庆市永川区“我们的节日端午”活动在永川区板桥町举行。
在该镇凉风垭村大墓堤村民小组万家大院的活动现场,脱贫户和扶贫干部、村民们坐在一起,展开了品香粽、话家风、消除战争贫困的热闹院堤会。 活动现场表彰了扶贫先进家,邀请扶贫先进家现场宣传个人脱贫故事。
住在板桥町通明村新居组的村民彭芹菜顺是这次受到表彰的脱贫先进家之一。 来自云南保山的“最美外来媳妇”20年来照顾着哮喘病婆婆和工作中残疾的丈夫,顺利完成了孩子的学业,双手“起死回生”了濒临崩溃的家庭。
彭芹顺算账,加上目前公益性岗位收入、自己60只鸡鸭养殖和3亩作物种植收入,每月纯收入2000多元,可以满足家庭基本生活。
据悉,近年来,板桥镇以“我们的节日端午”等历来流传的节日活动为载体,积极培育好人文化,推进脱贫攻坚,集中了推动城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2007年到现在,板桥町连续7次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活动,推荐“中国好人”2名、“重庆好人”2名。
免责声明:大公报业网是一个完全人工审核编辑的开放式分类目录网站,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