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组团式”送课上高原 京藏共享高质量教育资源”
下课铃响了,在拉萨的北京中学机器人工作室,高一的白马拉姆和三个同学还在埋头于自己设计的机器人计划,指导老师姬广辉站在一边做着计划。 上个月末,他们参加了全国机器人大赛。
别说一年前参加大会了,白马拉姆连机器人都没有操作过。 为学校引进该课程的是拉萨北京中学校长曹晓东。 我至今记得他从北京四中刚到拉萨北京中学时,学生和老师们出于好奇问:“网络上有什么?” 可以做个问题吗? “机器人能做什么? “老师怎么用电子书批改作业? ”
诚然,西藏的科技教育普遍落后,许多北京学生熟悉的科技类课程和现代化教育手段,在当地属于“稀缺资源”。 与曹晓东一起来支援藏的3位同事切磋琢磨,与其用语言描绘,不如直接导入。 “我们分别来自北京四中和北京八中的管理团队。 大家都是西城区的学校。 彼此很了解,很快就分工确定了。 ”。 曹晓东表示,管理团队希望获得33万元的援藏经费和公司赞助的器材。
新学期,机器人课每周二开课,有30多名学生选择。
因为课程被引进了,老师也必须发送“取经”。 去年暑假,6名拉萨市科技教师去北京参观,他们参观了北京八中、实验中学、北师大二附属的机器人办公室,听取了北京资源学校科技创新的相关报告,并详细记录了比赛规则和组织细则。
四中的网校也“移动”过来了,对拉萨北京中学的师生开放了1万多门微课,3万多门教学参考,其中包括ppt课件等。
科学技术保驾护航,共享京藏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两地通过网上实时交流的示范课、集体教研、专家讲座等方法,实现“北京拉萨同上的课”。
免责声明:大公报业网是一个完全人工审核编辑的开放式分类目录网站,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