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芯”助力经济优质快速发展”
杭州钱塘新区中欣晶圆半导体大晶圆项目竣工投产,8英寸( 20毫米)晶圆生产线月生产能力10万枚,12英寸( 30毫米)晶圆生产线进入调整。 云栖町、杭企博雅鸿图发布了数字视网膜首款芯片“鸿芯图腾GV 9531”……近日,杭州集成电路产业不断传来好消息,芯片设计、制造行业全面“开花”。
这对杭州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战术性、基础性、先导性地位的集成电路产业,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层、支撑力。 近年来,杭州持续建设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 今年1月至9月,杭州集成电路主营业务收入177.3亿元,增长3.9%。
“产学研”“边缘云”融合
组建芯片行业的“代表队”
不到两年自主研发数字视网膜芯片,今年10月完成流片生产,通过验证测试,博雅鸿图的速度和力量在业界引起巨大关注。
提问的芯片“鸿芯图腾gv9531”虽然和一元硬币一样大,但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是数字视网膜技术框架的计算力平台,完全解释了数字视网膜技术。
数字视网膜是指模仿人类视网膜机构提出的边云协同的边缘视觉计算范式。 简单地说,该芯片可以提供边缘计算能力,“浓缩清洗”摄像头收集的视频,生成核心数据并将其放回云端。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进入云的不必要的数据量,还可以大幅降低视频数据解决的价格。
“该芯片广泛应用于智能相机、智能物品的互联网关闭、ai服务器、应用系统服务器等设备的计算芯片和集群应用程序等。 》博雅鸿图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贾惠柱表示,智慧公安、智能交通、城市大脑等典型应用场景可以使用。
博雅鸿图还是产学研融合模式落地杭州的生动样品。 其背后的力量——北京大学视觉人工智能行业成绩突出的科研团队,落户杭州后,致力于构建视觉人工智能算法和芯片“代表团队”。 “我们通过‘产学研’、‘边缘云’的融合,深入耕耘于智慧城市、物联感知、智能制造、科学计算等行业。 ”贾惠柱说。
大硅片项目在20个月内实现了生产
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成熟
业界把芯片比作小城市。 如果博雅鸿图用微型城市的功能诉说设计“道路”,浇筑“大厦”,中欣晶圆负责生产的硅片将成为“基础”。
8英寸( 20毫米)、12英寸( 30毫米)的大硅片在新兴产业行业有很大的应用。 例如,8英寸硅片多用于传感、安防行业、电动汽车、高速铁路等功率器件。 12英寸硅片的应用主要是无人驾驶等逻辑芯片和存储芯片。
年9月落户钱塘新区的中欣晶圆,仅用20个月左右就实现了半导体大硅片项目的竣工生产,填补了杭州集成电路产业制造环节的短板。
目前,中欣晶圆生产线已具备月生产10万片8英寸晶圆的能力,为明年月实现35万片半导体硅片的规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是国内第一条规模、技术最成熟的可批量生产的8英寸半导体大硅片生产线。 ” 中欣晶圆副会长郭建岳表示,目前正在开展12英寸晶圆生产线的调整,预计12月底实现生产。 12英寸的生产线每年拥有10万条生产能力,2021年每月拥有20万条生产能力。
“核心”发展迅速,充满活力
为数字经济提供动能
作为全国较早布局的城市之一,杭州集成电路产业已经覆盖了设计、制造、封测、材料和装备的全产业链行业。 特别是在芯片设计上,杭州位于全国第一方阵,比较有特点。
在建设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市的过程中,杭州集成电路公司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快速发展动能充足。 此次中欣晶圆和博雅鸿图两个项目,对产业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两个项目是杭州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效果。 这些都体现了优质快速发展的要求,证实了杭州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新成果。 ”。 市经信局负责人介绍,杭州以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为中心“制作文案”,未来将通过项目引进和当地培育等方式展开全行业布局。
免责声明:大公报业网是一个完全人工审核编辑的开放式分类目录网站,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