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第四次考古取得新进展”
成型的铜矿石、玉石器、彩陶纺车、疑似陶窑群……14日,在屈家岭遗址第四届考古发掘专家论证会上,公布了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的最新进展。 这次发掘获得了非常重要的遗物,给长江中游史前文明的认知和探索带来了新的突破。
屈家岭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村落遗址,位于大洪山南麓和江汉平原交接带,其主要文化内涵为屈家岭文化及其前身油子岭文化,主体遗存年代距今约5300-4500年。 从1954年开始屈家岭遗址已经经历了三次挖掘,从年开始考古工作者重新开始屈家岭遗址考古,开始了第四次挖掘。 截至目前,第四次考古发掘共清理各类遗址260余处,出土齐全器和恢复器物达700余件,以石器和陶器为主,其中 陶器160余件(套)。 这些遗存的年代主要经历了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和周代等四个快速发展阶段。
此次发掘的大量成型铜矿石,被检测出铜含量高达 94%以上。 这些铜矿石的发现,为探索中国历史上的矿冶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重要线索。 专家认为,此次铜矿石、疑似陶窑群的挖掘很可能是长江中游地区在屈家岭迎来工业革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出现。 与祭祀活动 相关的陶筒形器的出土,从文化内涵上反映了该村落的等级地位。 另外,挖掘出土的螺旋状彩陶纺车意义重大。 其中之一被认为是后世太极阴阳鱼图的原型,可能与中国太极起源有一定的关系。 这些重要遗物的获得, 在一定程度上,将客观真实地展示长江流域历史上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和文明进程。
免责声明:大公报业网是一个完全人工审核编辑的开放式分类目录网站,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