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吉”轮爆炸沉没 专家:尽快采取措施防污染沉积物”
山治号爆炸沉没了
专家建议尽快采取措施防止沉积物污染
1月14日,国家海洋局宣布,国家海洋局海洋警察2901、2146艘船继续在“桑吉”轮失事海域开展搜索救援和监测。 据现场监测,1月14日10时左右,“桑吉”轮船体爆炸后,大范围起火,伴有大量黑烟,火焰高度达到200米以上,船体开始下沉。 15时左右船体整体沉入水中(北纬28°21’48″、东经125°57’55″),沉没点水深约115米。 船体爆炸,大量油污在周边海面燃烧,生态环境受到一定影响。
据悉,国家海洋局将进一步加强海洋立体监测,扩大监测范围,对沉船溢油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溢油分布、漂移扩散情况,比较有效地进行事件海域生态环境影响判断。
据报道,14日12时左右,“桑吉”轮突然爆炸,疑似船头塌陷,船舶向右倾斜25°左右,全船剧烈燃烧,火焰达到800~1000米左右,13时45分左右,“桑吉”轮全部冒烟
资料图: 1月12日,“桑吉”车和“长峰水晶”车相撞事故现场的灭火工作第三次开始。 巴拿马籍油轮“山治”的船1月6日与香港籍散货船“长峰水晶”的船相撞。 上海海上搜救中心如图
北京时间1月6日20时左右,隶属于伊朗辉煌海运有限企业的巴拿马籍油轮“桑吉”轮与香港籍货船“长峰水晶”轮在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相撞,“桑吉”轮起火。 根据上海海事局发布的消息,“桑吉”轮上载有约13.6万吨凝析油。
据国家海洋局网站报道,1月12日9时,监测到事故船舶附近有彩虹色轻微油污带,采样分解显示,海水中石油类浓度为5.46~21.3μg/l。 13时,在失事船舶附近海域发现长约5公里的油污带,从船头向东北方延伸呈羽毛状,右舷中部附近海面油污燃烧。 1月13日,监测人员在事故船舶附近海域进行采样分解,海水中石油类物质浓度为25μg/l。
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教授黄维秋认为,在救援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事件周边地区的气象预报和卫星云图,并采取应急准备和相关预防措施。 然后及时采购油污防御物资和回收物资,将剩余的油品围栏冲走或燃烧后回收解决。
“对于这种泄漏事件,必须使用多种方法的混合来解决。 具有微孔结构丰富、表面积大、密度小于水的高性能吸附材料,可用于吸附回收泄漏的凝析油。 也有像家庭用洗涤剂一样,飞散在浮油表面,分解浮油的高分子分散剂。 虽然也有机械油水分离装置,但很难解决这样大面积的污水。 ”。 黄维秋说。
据悉,除货舱凝析油外,“桑吉”轮本身的油箱还有近1000吨重柴油。 许多专家表示,灭火时必须尽量防止船体沉没。 否则,本来船只的燃料也会在海底缓慢泄漏,污染深层海水和海底沉积物,对周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长期影响。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工程教授李发印表示,“桑吉”轮泄漏的13.6万吨凝析油,相当于1400个一级加油站的库存,漂浮在海上处于燃烧状态。 “这次事故燃烧产生的废气相当于我国全年汽车废气总量的千分之一,集中在事故区域,因此其危害性相当严重。 ”。
据悉,凝析油是指从凝析气田和油田附带的天然气中凝析析出的液相成分,即所谓的天然气。 与油轮上装载的原油不同,它在海面上挥发性极大,但与空气体混合后易燃易爆,燃烧分解后会产生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有毒烟雾,通过吸入、皮肤侵入等方法对人体造成中毒。
南通大学环境工程系主任沈业军副教授表示,光是泄露凝析油,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就比想象中要大。 海水中剩下的少量凝析油随着海流向东、北扩散,远离我国陆地。 但是,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好在现在是冬天,事发海域盛行西北季风,对我国沿海地区的空气体质量也影响不大。 ”。
事件以来,周边海域波涛高涨,从船内和周边水域泄漏的燃料肆虐,给救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救援人员必须组装防毒设备,同时只能在上风口灭火。 ”。 有多年海上涡轮长经验的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陈立军教授说。
据国际海事组织称,海上事故的80%以上是人为事故。 陈立军表示,注意到此次东海相撞事故也很可能有人为因素。 许多船员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不强,在紧急情况下做出错误决定可能会导致“灭顶之灾”。 目前,我国海运领域繁荣发展,我们必须从这次事故中吸取经验,为减少海上事故、营造安全的运输环境而不懈努力。 (中国青年报新闻网记者李超实习生郭阳琛)
免责声明:大公报业网是一个完全人工审核编辑的开放式分类目录网站,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