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一床难求 多医院称亏损”
10月27日,北京松堂关怀医院为庆祝重阳节,志愿者来到医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 新京报记者彭子洋摄影
临终关怀也被称为姑息护理,意味着对濒临死亡的老年人给予亲切的安慰、良好的照顾、尽可能的帮助,平安地死去。 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是1967年由桑德斯在英国伦敦创办的圣基茨临终关怀医院。
成立于1987年的北京松堂关怀医院,是第一家与医疗结合的老年关怀医院,也是我国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
30多年来,许多省份已经设立了临终关怀医院或在医院内设立了临终关怀医院。
年,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积极快速发展临终关怀等医疗机构”。
今年3月,北京市卫计委已经筛选出北京市隆福医院等15家医疗机构成为首批北京市临终关怀试点单位。
临终关怀很难买到床
10月25日晚,北大首钢医院姑息护理中心的患者去世,a08房间空出来。 第二天下午,住着一位患血癌的83岁老人。
“我们等了半个多小时,26日上午接到医院的通知,马上就来了。 ”。 老人媳妇说,现在老人的癌细胞扩散到肠外,形成肿瘤,随时都有可能引起肠梗阻。 因为老人的身体状况,已经不能治疗化疗了。 其他医院不方便陪伴,老人又担心老伴一个人在家。 在这个选择下,老夫妇互相陪伴,照顾医生护士,家人也很安心。
首钢医院姑息护理中心,人均住院周期为一个月。 每月有230人在床上排队。
据新京报记者粗略统计,包括民间的,北京有30多家像首钢医院这样能够提供临终关怀的医疗机构。 总床位在2000张左右。
这个床位不能满足患者的诉说。
根据《年度北京市卫生和人群健康状况报告》,恶性肿瘤仍居北京市民死因之首,占所有死亡的26.8%。 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77.32/10万,比上年上升0.68%。
实际上,各临终关怀所能接收的患者也大多是晚期癌症患者。 “我们通常接受疾病不可逆转、生命不超过3个月的患者,然后对他们对症下药,改善最后的生命治疗。 ”。 首钢医院安宁治疗中心主任王德林说。
今年10月以来,新京报记者走访了10多家能提供北京临终关怀的医院,无论是几张床还是几百张床的医院,基本都是满床状态,入住需要事先预约。
有些患者在等待入住时去世。
多个临终关怀的接收地点不同
在临终关怀所“满床”的背后,床的一部分并不是真的用来“临终关怀”的。
在北京松堂护理医院,70%的老年人处于养老状态。 患者已经住了10多年了,但是因为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回家也坚持不下去。 另一个非癌症晚期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病情好转,不想出院。 担心病情恶化,没有床。 “不能把病人赶出去,”医院相关人员说。
新京报记者走访多家临终关怀医院,发现各医院未对接收对象制定统一标准。
首钢医院的姑息治疗中心说:“接收生命处于晚期的癌症患者、失能、心力衰竭等疾病患者。 ”。 对于失能、心力衰竭患者,医院也会判断其生命周期。
海淀医院需要提供病历和患者家属的新闻,判断是否可以入住。
北京和平家康复医院和北京万寿康医院接收所有需要康复的患者,临终患者可以专门从事临终关怀。
由于综合医院的临终关怀多设在肿瘤科,因此一点医院对临终关怀只接受肿瘤晚期患者。 像北京复兴医院一样,计划设立20张病床,现在可以接受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治疗。
除接受方外,各临终关怀机构应该向患者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也没有统一标准。
今年1月,国家卫计委印发了《安宁治疗护理中心基本标准(试行)》,从床位、科室、人员设置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 按照标准,姑息护理中心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执业资格的医生,每10张病床至少配备1名医生、4名护士,与护士按1:3的比例配备护理人员。
这个标准越来越由硬件规定,但对服务拷贝这样的“软件”却没有太多规定。
北京香山医院有400多个床位,是一所集医疗护理康复为一体的综合医院。 工作人员坦言,医院护理有临终关怀的优势,但与真正的临终关怀不同。 这里只调整患者病情,不涉及心理疏导。
上一篇:“新疆至乌克兰中欧班列开行”
免责声明:大公报业网是一个完全人工审核编辑的开放式分类目录网站,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