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中小博物馆尝试联合办展”
铜敷首和卫士 易县博物馆的铜敷首,1966年出土于燕下都遗址,是燕国的代表器物,兽首龙环形,兽首主体为饥饿,该文物也是当今中国最大战国时期的铜敷首。
太保鼎和召公 天津博物馆太保鼎,清代晚期出土于山东省张县梁山,被后人誉为“梁山七器”之一。 太保鼎在造型上有超过正常比例的显着及足中部装饰圆盘,在目前的青铜器上仅见。
伯矩鬲和伯矩 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伯矩鬲于1975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m251号墓出土,全身用7个牛头进行装饰,俗称“牛头假发”在西周初期青铜器中罕见。
铁胄河北博物院的铁胄出土于燕下都遗址,是古代官兵作战中佩戴的头盔,由铁片编织而成,出土时内侧有织物痕迹。 这个铁胄是目前仅存的先秦铁胄。
▲弦纹陶壶、绳纹陶鬲和布衣廊坊博物馆的弦纹陶壶和绳纹陶鬲都来自廊坊。 其中,绳纹陶鬲又称“燕式鬲”,是战国时代燕国的典型陶器。
最近,京津冀5家小博物馆的“明星”文物被“登”为动漫形象 ,总结了近两年来京津冀中小博物馆在“合纵连横”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另外,京津冀10余家小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燕国达人主题游”也作为新产品发售。 据北京青年报记者介绍,京津冀地区有200多个各类中小博物馆,但由于地理位置分散、文物少、知名度低、观众不足等问题,独立经营面临较大困境。 “纵横”成为中小博物馆生存迅速发展的新尝试。
中小博物馆也有“明星”的文化财产
在这次展览会上,许多观众第一次接近了这些中小博物馆。
来自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简称西周馆)的“牛头鬲”,周身用7个牛头进行装饰,构思独特,造型用高浮雕修饰,在西周初期青铜器中比较少见。 很多观众听说过西周燕海外交家伯矩,但没看过这位历史学家的《鬲》,也不知道这位牛头假发来自西周馆。
同样,1966年出土的铜敷颈是目前可见的中国最大战国时期的铜敷颈,兽首龙环形,兽首主体饥饿,这个燕国代表性器物来自河北的小博物馆——易县博物馆。
目前,京津冀地区约有200多家中小博物馆。 此次参展的中小博物馆有以展示古老的北京历史文化和博物馆文化创意为特色的正阳门博物馆。 收藏约20万件民间工艺品和近代历史文献的天津博物馆。 展示以廊坊6000年历史文化为主的廊坊博物馆易水之滨8000年诉说人类文明历史的易县博物馆……这些中小博物馆虽然不如国家大型综合类博物馆“藏品多,知名度高”,但都有自己的“明星”文物。
京津冀的各中小博物馆就像散落在燕赵大地上的文化明珠,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但由于是“地方特色”,很少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
在这次展览会上,以汽车文化为特色的北京汽车博物馆。 还加入了以世界电话通信史为特色的北京百年世界古老电话博物馆以彩陶瓦为特色的古陶文明博物馆等“主题博物馆”。 虽然各有特色,但许多中小博物馆每年的观众人数还不到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的十分之一。
免责声明:大公报业网是一个完全人工审核编辑的开放式分类目录网站,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