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基层声音!广州黄埔基层治理“有呼必应””
大中目录网讯(记者麦婉华通讯员曾妮钟燚)老百姓的烦恼,有“心里难受说不出”,也有“说不出,没办法”。 人们的需求是多样的,有时不知道该问谁。 末端力量有限,反应慢响应慢,容易泄气。 老百姓的诉求和声音,很容易变成“低沉的声音”,这也是治理基层现实困境的缩影。
广州市黄埔区有“禁令必应”的综合指挥平台。 图/李剑锋
如何接近基层民众,倾听“沉没的声音”,分析基层情况,处理真正的烦恼,是解决基层管理难题的关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管理新格局,加快市域社会管理现代化进程。 广州市黄埔区的一项基层管理改革试图处理基层矛盾的“听不见、看不见、管不着”的问题。 这项改革是“下令禁止,呼应”的专业员工。
“有呼必应”如何使基础管理更加有力? 打开社区党委副书记周伟礼和“呼应”后台,一目了然的看到街道“派单”情况和部门“接单”情况。 该系统具有全天候“订单”期间,如果部门未在规定时间内解决订单,系统将自动扣分。 几个事项完成后,基础网格人员现场复核、评分,如果给出“满意”以下的评价,部门也会自动扣分。 “有呼必应”调出若干事项,涉及部门年终绩效考核。
“这就避免不了以前基层找部门,找门,蹭半天的问题,有了‘呼应’的‘尚方宝剑’,基层的管理能力大大提高了。 ” 联和街人大工委主任黄丽萍评价说。
为了验证是否真的“有必要”,周伟礼做了实验。 “村里的路灯坏了,我一个人去数,看哪个灯没亮。 ” 周伟礼通过平台提出这些情况后,第二天从区里派人去修理,说:“到了晚上,我去看了一下,一切都亮了。 这个平台真的是为老百姓真正处理问题。 ”。
南冈大街上,黄埔电站社区居民的“微改造”之争也平息了。 在“有呼必应”的指令下,街道城管科精细改造项目负责人谥号海军很快组织了代建机单位、监理单位、施工人员、设计师,召开了职工座谈会,讨论居民提出的意见。 对于有争议的微改造项目,同意的大楼将安装,如果有反对者则无法安装,因地制宜,多管齐下,有序推进。
“现场处理问题”“把五个手指握在一个拳头上”“说话顺利了,基础的力量增强了”。 这是“禁令行、必应”系统平台上线以来,基层干部最大的感受。
另外,“接到有关市政设施损坏的投诉和反馈时,我们首先将网格人员安排到现场进行验证,然后像“滴滴”一样,通过“智能市政”系统呼叫派单,相应区域的修复部门将收到该列表。 ”。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管理处负责人说。
最先进的区块链技术还应用于“按需”平台。 目前,社区网民收集的基本动态新闻,在“必应”平台输入后,将同步写入公安、城管、建设、人口等相关部门的新闻平台,大大加强新闻共享。 这利用了区块链分布式存储的特点,开通了跨部门的新闻壁垒。 在5g产业、区块链公司密集的黄埔区,先进技术基础管理的示范效应迅速扩大。
“基层事业形态发生深刻变化,基层管理现代化必须以痛点为目标。 ”。 黄埔区委副书记李雪枝表示,“有需要”是党委政府对基层呼声的回应,通过“党建+科技”,推进基层治理在更广泛的方面有成效。 “禁令、有呼必应”勾结基层管理的“点线面”,最基础的力量还是接近群众,接近基层,发动群众自治,让群众自己发现问题,寻找堵塞点。
今年以来,黄埔区通过“禁令、有呼必应”指挥平台移动了约20万件各类基层社会管理工作,办案率、满意率均超过99%。
免责声明:大公报业网是一个完全人工审核编辑的开放式分类目录网站,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