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背弟弟下山的“凉山男孩”你还好吗?”
还记得这张照片吗?
年2月,本公司记者在四川大凉山冒着雪采访的途中,遇到彝族9岁的男孩吉觉吉竹,背着一岁多的弟弟,在雪中旅行,他们和母亲一起搬家,住在扶贫搬来的祖父家。
总公司播出的《下山,哥哥背着你去新家》的照片故事,直击心灵,让无数网民哭泣。 这篇照片报道获得了第29届中国信息奖。 人们称赞国家消除贫困的攻坚政策,深深记得他那眼神坚毅的“凉山少年”。
现在“凉山男孩”一家现在过得怎么样? 春节过后,记者赶到大凉山访问他们。
出了深山搬到新家
作为自主搬迁户,吉觉吉竹一家获得了3万元的“彝家新寨”建设补助金。 现在,他们告别了深山的土间,住在2019年3月宽敞结实的砖造的新房子里。
新家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南箐镇,这里是平坦的山谷盆地,交通便利,坐巴士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越西县。
他们居住的古村落,海拔超过2800米,环境恶劣,人们在土里挖食物,贫瘠的田地里只能种土豆和玉米。
旧村距离越西县80公里,坐公交车颠簸5个多小时,翻山越岭,拐九曲十八弯。 从地图上看,出来的路线像绳子一样卷着。
贫困也像绳子一样,通常束缚着大众的双脚,“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
在国家东西部扶贫合作的行动部署中,向四川凉山州的广东佛山市投入1000万元,在南箍镇建设了达布新村。 年,达布村63户贫困家庭共计314人实施了易地扶贫转移。
作为建段立卡户,吉觉吉竹一家已经老了摆脱了贫困。 他父亲在国外工作,这几年存了一笔钱。 年,吉觉吉竹的父亲决定自主搬迁,在达布新村附近的县道旁盖了新房子。
下山,开始新的生活。
“山下先生真好。 有一个很棒的篮球场。”
对吉觉吉竹兄妹3人来说,自主搬迁后最大的变化来自教育。
外表美丽的吉觉吉竹是他就读的南菁镇中心小学的“名人”,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选手,拥有众多“粉丝”。
学校篮球场上的篮球比赛正在进行。 胯下运球,超过人,三步进入篮球,他娴熟的球技博得喝彩。
谁能想到吉觉吉竹在从山上搬过来之前连篮球都没见过呢?
那时他上的小学,位于山脚的申果乡,离他家有200米的落差。 因为山路崎岖,吉觉吉竹每天去学校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
“从学校回来的路是登山,很辛苦,不能走。 中途必须休息8、9次,”吉觉吉竹说。
现在,他和妹妹步行15分钟就可以到达正在学习的南箐町的中心小学。
吉觉吉竹的童年是在山上度过的,和朋友一起用弹弓打鸟,爬树,挖土豆。 他没去过幼儿园。 因为那个时候不在村子里。
我刚从山上搬家的时候,他不习惯。 因为我只会说普通话,所以朋友也不多。 但是吉觉吉竹学习很快,他现在可以和妹妹用流利的普通话和别人交流了。 在记者的采访中,他们还充当了母亲的翻译。
吉觉吉竹很喜欢篮球运动,学校的标准篮球场是他释放自信和活力的舞台。 “山下先生真好。 我有一个很棒的篮球场。 山上没有。 ”他说
现在吉觉吉竹正在接触越来越多的“外面的世界”。 家里有电视,4g通信网络和高端智能手机。 他认出了科比、詹姆斯和库里,把他们视为偶像。 他的梦想是成为优秀的篮球选手,代表国家去比赛。
现在,四年级的妹妹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最小的弟弟在达布新村上幼儿园。
孩子们良好的教育环境非常感谢吉觉吉竹的父亲吉足什日。 虽然他妻子没有读过书,但他也上小学一年级了。 因为汉字不会说普通话,所以至今为止他妻子外出工作很不方便。
贫困的代际传播在这个时代会被教育切断。
在义务教育“三免”、生活补助、营养改善计划等教育项目的支持下,兄妹3人像小树苗一样快乐地成长。
油菜花开了,春天来了
年8月,吉足什在江苏省宿迁市建筑工地工作时,从9米多高的吊塔上坠落,昏迷了23天。 出院后,他被认定为八级残疾,目前在家休养恢复。
大难不死,吉足什日直言是不幸中的万幸。 他也一度非常焦虑,但是家里的“柱子”塌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孩子们怎么办?
生活总是波澜起伏,但时代已经不同了。
当地干部很快调查了解了他的情况,启动了消除贫困的动态监测机制。 此外,町村干部于吉足什日联系公益律师,协助解决工伤赔偿等善后问题。
今年春天入学,吉足什日的妻子被安排在南箐町中心小学的食堂做饭,每月收入2000元。 增加家庭收入,也容易照顾行动不便的丈夫。
“他生病后,我们会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采取布置公益性岗位等多种多样的玩法,防止这个家庭因病返贫。 ”。 南箐镇的吉木伍牛镇长说。
在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下,吉觉吉竹一家的命运因此而改变。 油菜花开了,春天来了。
企划:兰红光谢锐佳肖文峰
记者:田建川王瑞平
:邢广利张豪夫李木子
本·迪利电讯报
本公司广东分公司
本公司摄影部邢广利实务室
联合产品
免责声明:大公报业网是一个完全人工审核编辑的开放式分类目录网站,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
大中目录网推荐资讯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