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守护“青山绿水”:5个月收集1.2万线索”
司法处罚环境违法犯罪守护“青山绿水”
5个月收集了1.2万人以上的检察公益线索
资料图:祁连山。 王将摄
□本报记者李豪本报见习记者董凡超
12月26日,甘肃省兰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中铝兰州不同企业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问题的调查处置情况。 通报称,对中国铝兰州的企业和负责处置固体废弃物的第三方企业处以高罚款,并对相关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目前,公安机关介入调查,进一步调查是否存在违法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从河道保安官制到环境资源案件立案监督,从公益诉讼到环资案件集中审理,年来,全国政法机关大力强调破坏环境资源的违法犯罪,保护“青山绿水”,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面开展公益诉讼
12月20日,山西省检察机关提出的第一起破坏生态环境刑事民事公益诉讼案在静乐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 在该事件中,装载20吨粗苯的危化品运输车辆在驾驶员的操作下侧翻泄漏,约5吨粗苯流入汾河支流的大崖河,对事发地的土壤、地表水及沉积物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越来越成为令人担忧的话题。 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公益诉讼试点,环境资源类案件始终是检察工作的要点。
据统计,两年来,试点地区检察机关共处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行业公益诉讼案件6527件,促使受污染、破坏的耕地、林地、湿地、草原恢复12.9万公顷。 180多平方公里,将促进受污染水源面积的恢复。 敦促1700多家违法公司进行整改。
年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修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检察机关正式建立公益诉讼制度。
全面开展公益诉讼事业以来,截至11月底,全国检察机关共收集公益案件线索12103条,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行业8151条,占67.35%。 检察建议和发布公告6206件,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行业3978件,占64.10%的公益诉讼97件,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行业82件,占84.54%。
一家铜矿企业违法将铊锌等严重超标废水排入嘉陵江,污染嘉陵江广元段水域,造成四川广元城区供水中断36小时。 检察机关启动公益诉讼程序,近日,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检察院与违法公司签订民事和解协议,违法公司除履行自身承担的整改修复环境义务外,还赔偿嘉陵江广元段因污染受到的损失和费用8000万元。
基于“谁污染、谁治理”的基本情况,各地检察机关积极探索“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的新模式,着力重构要点打击、补救补偿、源头治理,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望。
起草监督不断加强
在一起非法倾倒危险废物的案件中,公安机关以没有发现具体的涉案犯罪嫌疑人为理由没有立案。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人民检察院经审查,确定了涉嫌污染环境犯罪的事实,具体涉案嫌疑人有可能查明,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理由不成立,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最终,公安机关搜查并逮捕了王某等4名嫌疑人。 今年9月,法院依法对王某等4人判处2年6个月至3年3个月的不同刑罚,比较有效地惩治了破坏环境资源的犯罪行为。
年来,各级检察机关积极发挥职能,立案监督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检察机关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破坏环境资源的案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涉嫌破坏环境资源的案件。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今年11月,甘肃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环境保护厅组成调查组,在天祝县开展“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破坏生态环境资源违法犯罪联合调查专项行动”。
各地依靠巡回检察室、常驻检察室等形式,将监督触角延伸到行政执法第一线。 福建省人民检察院与福建省河长制办公室共同设立全国第一个驻省河长办检察联络室,履行立项监督、早期干预等职能。 湖北省石首市人民检察院建立了驻石首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湖北长江天鹅洲江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法律监督联络点,加强了对保护区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
各地检察机关加强侦查监狱、民行、控申、反贪、反亵渎等部门的合作合作,建立线索转移等业务机制,不断开拓监督案源。 对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违法犯罪进行“地毯”“拉网”调查,以探索一系列线索,调查案件,产生更大的冲击,取得更大的效果。
环资案件集中管辖
一家纸业企业深夜排水,废水流向洞庭湖。 根据公众通报,当地环境保护协会提起了环境污染公益诉讼。 10月27日,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人民法院洞庭湖环境资源法院开庭审理此公益诉讼案,法庭判决纸业企业支付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费23万元。
湖南率先推动湘江、洞庭湖设立专门的环境资源法庭,探索事业体制创新机制,加强湘江流域、洞庭湖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
截至目前,全国许多省份的法院设立了环境资源法庭,积极探索环境资源案件的集中管辖模式。 上海、河南、甘肃、海南等高级人民法院结合本地区环境资源优势,探索落实本辖区内环境资源案件跨地块、跨流域集中管辖。
长江经济带跨越中国东中西三个区域,覆盖上海、江苏、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是中国经济的重点,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宝库。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发表《关于全面加强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快速发展司法保障的意见》,多次强调最严格的水污染损害赔偿和生态补偿、修复标准,将生态环境损害和修复情况作为刑事处罚的重要量刑情节。
在污染水中,岸上有根源。 今年以来,河道保安官制这个新名词备受瞩目。 河北、黑龙江、山东、福建等地推进了河长制配套河道保安官制的建立,消除了治水工作中的不稳定因素,严厉查处了涉水的违法犯罪行为。
山东省沂源县河道保安官制采用“1+1+2+n”(派出所长1名+责任区民警1名+专职辅警2名+河湖沿线村警务助理2名)快速反应模式,治安巡逻中发现,辖区群众报警,110名警察指令涉水警察。
重大污染环境方案最高检查直接审计
本报北京12月26日,记者李豪见习记者董凡超今天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在“环境资源破坏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中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环境资源破坏嫌疑案件2724起3527人,比去年同期上涨51.3%和44.3%。 监管机构立案2533起3193人,同比上升44.3%和52.3%。
全国检察机关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处理反映了一批群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案件,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犯罪嫌疑案件。 最高检票员共处理7起重大污染环境事件,现场监管天津市静海区万亩坑塘污染事件、甘肃祁连山系列环境污染事件、广西来宾“314”非法跨省倾倒危险废物系列事件等重大事件。 各省级院结合当地打击点挂牌处理典型事件。 各地检察机关监察部门采取督办、参办等办法,加强对下级院干扰多、阻力大、重大疑难案件的业务指导,及时在公安、环境保护、林业、国土等部门和部门间联合挂牌处理重大疑难案件,确保办案力度、质量和成效。
最高检察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把反映人民所处强环境、资源等行业的突出问题作为监督重点,着力抓好有影响力、有震荡的事件。 资源丰富的东北三省要对破坏森林、耕地、矿山、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行为开展“两个专业”第一监督,保护白山黑水。 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长江流域各省市要以保护长江水资源为中心开展事业,保护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免责声明:大公报业网是一个完全人工审核编辑的开放式分类目录网站,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